第二章 对方一阶争叫后的转移应叫
        
            2.1.5. 1 开叫遭遇对方的排除性加倍
开叫遭遇对方的排除性加倍
        
            
                |  | 
            
                | Pass | - | 没什么特别的 | 
            
                | 再加倍 | - | 10+大牌点,强牌 | 
            
                | 1  | - | 转移到  | 
            
                | 1  | - | 转移到  | 
            
                | 1  | - | 转移到无将或  | 
            
                | 1NT | - | 自然叫 | 
            
                | 2  | - | 转移到  | 
            
                | 2  | - | 转移到  的弱牌或强牌 | 
            
                | 2  | - | 转移到  的弱牌或强牌 | 
            
                | 2  | - | 转移到  | 
            
                | 3  | - | 转移到  的邀叫实力 | 
            
                | 3  | - | 转移到  的邀叫实力 | 
            
                | 3  | - | 转移到  的邀叫实力 | 
            
                | 3  | - | 转移到3NT | 
            
        
            我们没有办法在1阶上转移到 花色。
花色。
        
            通过转移叫起步,我们获得了两次叫牌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定约将由持更好牌的一方来主打。
        
            后续叫牌类似于对方争叫1 后的序列,只不过在对方争叫1
后的序列,只不过在对方争叫1 后我们用加倍表示持有
后我们用加倍表示持有 ,而在对方排除性加倍后我们用1
,而在对方排除性加倍后我们用1 转移到
转移到 套。
套。
        
            当然,在排除性加倍后的2 是转移到
是转移到 而不是转移到对方争叫花色,同时表明自己是线性实力。
而不是转移到对方争叫花色,同时表明自己是线性实力。
        
            我们为什么仍然把2 (转移到
(转移到 ),2
),2 (转移到
(转移到 ),和2
),和2 (转移到
(转移到 )设计成6+转移花色,即可能是6-9点的弱牌,又可能是13+的强牌呢?
)设计成6+转移花色,即可能是6-9点的弱牌,又可能是13+的强牌呢?
        
            原因很简单。我们当然可以先做出再加倍显示实力,但这么做的风险在于同伴可能会被南家的跳加叫阻塞住。
        
        
            现在东面临极其困难的选择。如果我们采用转移叫的话,形势就完全不同了。
        
        
            东仍然面临选择,但他已处于一个比较舒服的位置上。他的加倍表明自己的转移叫是基于一手强牌做出的。
        
        
            东通过一个叫品就把自己的牌完全叫清了。他也因此可以很轻松地放过同伴的加倍。
        
        
            这是一个边缘成局定约,但我们的庄位设置正确。
        
            点击这里
            来做一个简单的叫牌测验。